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影视传媒行业发展历史(影视传媒行业发展历史简述)

2023-10-27 12851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
  2.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3.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及发展历史

03月01日光线迁至“嘉德楼”,《中国娱乐报道》节目启动。

  

05月18日《中国娱乐报道》样片在梅地亚中心首次与新闻界见面。

  

07月01日《中国娱乐报道》正式在湖南台生活频道等20多家电视台播放,一周三期。

  

08月《中国娱乐报道》开播台达到50家。

  

09月01日第一条广告客户:美生肥克;形式:独家赞助。

  

12月01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国娱乐报道》独家策划、制作百名歌手大型MTV《怀抱》。 01月01日节目实现每日播出,推出了20分钟的《中国娱乐报道》和10分钟的《世界娱乐报道》。被誉为“娱乐界的《新闻联播》”

  

02月21日申请注册光线电视e商标。

  

03月30日《中国娱乐报道》荣获由《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机构联合评选出的“99跨世纪经典策划个案”称号,并作为唯一的文化类产品在十大经典策划中排名第二。

  

04月01日《中国娱乐报道》在全国近150家电视台实现每日播出,收视观众达3.15亿以上。

  

04月24日光线广告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05月27日《娱乐人物周刊》开播。

  

06月05日《中国音乐风云榜》开播。

  

08月18日作为内地唯一一家民间传播机构进入《新周刊》中国传媒业新锐榜(其余两家为凤凰卫视、湖南电广传媒)。

  

11月01日与国内知名企业——武汉丝宝集团合作,独家承办第二届“舒蕾世纪星全国电视总决赛”及颁奖晚会。

  

11月01日独家承办国际巨星李玟北京歌迷会。

  

11月22日原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更名为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

  

12月在2000年《中国电视节目榜》全国观众评选活动中,入围栏目数及获奖数量均名列全国第五,仅次于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及凤凰卫视,《中国娱乐报道》名列最佳娱乐节目第一名。

  

12月01日光线出品的部分节目更名:《中国娱乐报道》改名为《娱乐现场》,《世界娱乐报道》改名为《海外娱乐现场》,《中国网络报道》改名为《网络天下》,《中国音乐风云榜》改名为《音乐风云榜》。 04月光线传播总裁王长田入选由《中国青年》杂志评选的“可能影响二十一世纪中国的100个青年人物”。

  

04月21日在深圳举行首届《音乐风云榜》年度颁奖典礼。

  

05月第一条广告客户:美生肥克;形式:独家赞助。

  

06月01日在广州举办“夏日高校明星秀”活动。

  

06月29日上海光线传媒有限公司获得音像制品制作经营许可证。

  

07月01日上海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07月27日新节目《体育界》看片会在新世纪饭店举行,反响强烈。

  

08月光线传播丛书《电视传播营销》出版。

  

08月20日 E视网再次改版,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娱乐网站。

  

08月25日《音乐风云榜》改版联谊大会在大觉寺举行,气氛热烈。

  

09月10日在北京凯莱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体育界》被TCL音响电视冠名。

  

09月15日光线传播《体育界》开播。

  

11月03日与丝宝集团合作,独家承办第三届“舒蕾世纪星全国电视总决赛”及颁奖晚会。

  

11月01日至05日光线传播总裁王长田作为特邀嘉宾在“第二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金鹰论坛”上发表演讲。元旦前夕光线传播新增《名人访谈》节目,播出频道为BTV-2(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每期30分钟,每周六播出。

  

01月起光线传播四档节目(《明星三日谈》、《音乐风云榜》、《音乐早餐》、《娱乐人物周刊》)陆续在上海开播。其中《明星三日谈》、《音乐早餐》为首播节目。《明星三日谈》每期52分钟,每周播出三次;《音乐风云》每期27分钟,日播;《音乐早餐》每期60分钟,日播。《娱乐人物周刊》每期45分钟,周六播出。

  

01月01日《娱乐现场》由20分钟延长为30分钟,《海外娱乐现场》由10分钟延长为15分钟。

  

03月光线传播粤港办事处在香港成立。

  

04月28、29日王总应北京大学邀请。为该校学子做电视传媒业的专题演讲,此活动受到北大师生的广泛关注,近6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05月09日光线参展北京电视周,王总在北京电视周论坛上发表题为《中国电视市场:矛盾与抉择》的演讲。

  

05月17、18日“光线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在该校召开。来自京、沪、穗等地的媒介经营管理这与新闻学院的师生共聚一堂,围绕“中国传媒经济”的中心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

  

05月24日王总在首届世界体育论坛上发表演讲,此次论坛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国际周组委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滑雪联合会、世界排球联合会等共十八个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联合主办。

  

06月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开幕,王总发表了《娱乐经济与中国影视传媒》的演讲。

  

07月15日“金正体验酷一夏”《娱乐现场》暑假大行动正式启动。

  

08月15日厦新冠名《娱乐现场》。

  

10月光线传播旗下部分栏目陆续开始实现卫星传输,相当程度上提高了节目传输的时效性。

  

10月17日《北京晚报》18版刊登《京城8大“娱乐秀”胜地》一文,光线榜上有名,与其一同入围的有央视一号演播大厅、香格里拉、港澳中心、王府饭店、天伦王朝、嘉里中心、工人体育场。

  

11月光线新节目--国内第一档日播大型明星访谈节目《明星》开播。

  

12月光线传播第一本明星时尚杂志样刊《娱乐现场》出炉。

  

12月光线传播总裁王长田当选由“中国传媒市场运作与投融资高级论坛”评出的“2002年度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传媒创新人物”,其余当选人士为: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长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阳光卫视总裁杨澜、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沈冰、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副主任、西部频道总负责人尹力、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总裁李亦非、《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经济观察报》主编何力等。该论坛由中国传媒论坛、史坦国际传媒研究中心主办。

  

12月王总在第三届中国金鹰电视节上发表题为《2003,光线的新想法和新做法》的演讲。 01月王总入选2002年《演艺圈》权力人物榜。

  

01月01日光线新节目--国内第一档大陆本土打造的港台娱乐电视专刊《娱乐中心》开播。

  

01月01日光线新节目--以健康为主题的大型日播演播室节目《健康宝典》在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开播。

  

03月28日第三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成功在深圳举行,成功打造中国最公正的音乐排行榜,被誉为“中国格莱美”。

  

07月04日《明星Big Star》周刊面世

  

07月投资拍摄中国第一部古装情景喜剧《清明下河图》

  

07月07日《百事音乐风云榜》在北京、上海、香港路演开播后正式开播。

  

08月18日“荣事达”杯首届全能娱乐节目主持人大赛开赛。

  

08月在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国际影视节目展上推出三档新节目。

  

10月13日 E视--中国第一数字娱乐平台横空出世。

  

11月28日“荣事达”杯首届全能娱乐节目主持人大赛复赛落幕。

  

12月26日全球娱乐界超级巨星年度聚会“娱乐大典”在北京隆重举办。

  

12月31日 2003年光线传媒收入超过2.5亿元。这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1月飞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主题歌征选活动。

  

张娜拉代言鸿星尔克新闻发布会。

  

“全球华语明星人气榜”新闻发布会。

  

sony“我的DV我来拍”夏季促销活动。

  

强生“我的娱乐眼”大型奥运会宣传活动。

  

3月第 4届百事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在深圳成功举行 1月 MOTO冠名《娱乐现场》,落户 CETV-3

  

3月第5届百事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在北京成功举行

  

4月淘宝网冠名《明星Bigstar》,落户CETV-3

  

5月首届电视剧风云盛典在北京成功举行。

  

6月 E-bay易趣冠名《时尚风云榜》,落户CETV-3

  

7月色彩地带下一站天后新秀大赛开赛

  

9月中国移动先锋大赛北京赛区开赛。 2月 E网开通

  

3月《电视剧风云榜》登陆安徽卫视,每日播出,构建卫星电视+地面台的两级发行平台第5届百事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在北京成功举行

  

4月第6届百事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

  

6月第2届电视剧风云盛典在北京举行

  

7月娱乐酷e夏在北京环球嘉年华举行,金正勋、王恩琦出任形象大使

  

《百事音乐风云榜》登陆江苏卫视,开设特别周播版

  

8月《明星bigstar》登陆辽宁卫视,每日播出

  

《百事音乐风云榜》登陆江苏卫视,开设特别周播版

  

参与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实现8小时不间断直播

  

内地首档大型亲子脱口秀节目《父母大人》在CETV-3开播

  

9月《M.Music无线音乐俱乐部》在山东卫视开播,日播20分钟,周播60分钟,李珉宇出任韩国宣传大使。

  

发行第一部电影《伤城》 1月第一届M.music无线音乐颁奖典礼在京举办;

  

第七届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新闻发布会,宣布蒙牛与光线就音乐风云榜达成战略合作。

  

2月光线影业联合摄制并联合发行的电影《伤城》落幕,票房位列当年前十。

  

4月第七届音乐风云榜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

  

5月“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风云新人”正式启动,沈阳、杭州、济南、武汉、成都、广州六大赛区海选开始。

  

6月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在北京举办;

  

大型综艺节目《不考不知道》在陕西卫视开播;

  

大型综艺节目《不考不知道》在陕西卫视开播

  

7月第一届罗莱之夜时尚颁奖典礼在上海成功举办。

  

8月光线影业出品并联合发行的电影《导火线》全国上映。

  

8月《明星bigstar》登陆辽宁卫视,每日播出

  

《百事音乐风云榜》登陆江苏卫视,开设特别周播版

  

参与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实现8小时不间断直播

  

内地首档大型亲子脱口秀节目《父母大人》在CETV-3开播

  

10月光线影业出品并联合发行的电影《铁三角》全国上映;

  

第一届模特大典颁奖典礼在徐州成功举办。

  

《百事音乐风云榜》登陆江苏卫视,开设特别周播版

  

出品并联合发行的电影《导火线》《铁三角》 1月光线影业发行的电影《蝴蝶飞》全国上映。

  

3月第二届《娱乐大典》与北京盛大举办。

  

4月第八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

  

“蒙牛酸酸乳奔向北京成就音乐梦想”正式启动,沈阳、太原、杭州、南京、西安、川藏渝、郑州、武汉、南宁、广州十大赛区地面选拔开始。

  

《慈善歌会》正式启动全国六大城市巡演,并于重庆卫视开播。

  

5月大型“真人秀”节目《帮帮忙》登录BTV-8,每日播出。

  

6月光线影业出品发行的电影《深海寻人》全国上映。

  

9月大型周播综艺节目《淑女大学堂》开机仪式盛大举行。

  

发行电影《蝴蝶飞》、《深海寻人》、《证人》、《大搜查》 1月 4日,光线出品的电视剧《祸福相依》上海首播

  

26日,春节期间,光线影业发行的电影《家有喜事》上映,票房突破四千万

  

2月 6日光线影业发行的电影《亲密》上映,

  

3月 2日,“第九届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启动

  

25日,“见证十年,真维斯娱乐大典”暨《娱乐现场》十周年庆典盛大启动

  

26日,王家卫作品《东邪西毒—终极版》全国上映

  

“5.12中国爱”纪念汶川大地震大型慈善晚会系动活动开始启动

  

6月发行电影《完美新娘》《气喘吁吁》

  

12月,2010年业绩计算,光线传媒2010年主营收入4.796亿元,净利润1.128亿元。

  

光线传媒最大的收入来源是栏目制作与广告,占主营业务收入57%,创造了公司74%的利润;影视剧业务占营收32%,利润占比仅11%;演艺活动占营业收入的11%,创造了15%的利润。 7月14日晚,光线传媒发布招股意向书,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本次拟发行274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10960万股。募集资金将投向电视节目制作、电视剧购买和数字演播中心扩建项目等,所需资金为3.7782亿元。

  

7月出品大型模式节目《激情唱响》第一季在辽宁卫视播出

  

11月《鸿门宴》上映,同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梦想合唱团》第一季正式开播

  

12月《极速天使》 2012年12月31日,由光线传媒投资拍摄的电影《泰囧》全国票房继续维持在亿元高位上,《泰囧》再收4200万票房累计9.9亿元人民币。

  

7月《神探亨特张》《四大名捕》上映,出品大型模式节目《激情唱响》第二季在辽宁卫视播出

  

11月同中央电视台合作《梦想合唱团》第二季开播

  

新年第一天,由光线传媒投资拍摄的电影华语电影10亿票房昨日终于到来。不是大片,不是大导演,而是由光线传媒投资在3000万左右的。上映21天,超过3000万人次,50万场放映。在一个月前,还没有人敢想象10亿的华语电影会如此之快的到来,更不会想到是徐峥导演的《泰囧》实现了这一壮举。”

  

3月《午夜火车》《厨子戏子痞子》

  

9月出品大型真人秀节目《超级减肥王》中国版第一季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开播

  

承制《开学第一课》于中央电视台播出

  

10月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出品原创模式节目《梦想星搭档》于中央一套开播

  

12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 1月《怒放》《巴拉拉小魔仙》

  

7月《赛尔号4圣魔之战》《我就是我》

  

8月《秦时明月3D电影龙腾万里》上映,同月,光线传媒制作大型儿童才艺秀节目《少年中国强》在CCTV综合频道每周四晚22:38播出,获得央视次黄时段年度首播最高收视率!

  

9月《亲爱的》 3月31日,光线传媒8000万投资喜天影视占股10%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1931~1937)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

  

《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1937~1945)

  

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政治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国民党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公司拍摄影片。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见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在抗日根据地,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新四军淮北根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这样,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1947年以该厂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西北电影工学队前往东北。

  

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1946年长春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平、上海解放后,在北平、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国民党制片机构,分别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1949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样,故事片的生产完全由长春、北京、上海3家国营厂承担。为了培养人才,上海、北京先后成立电影学校,北京的电影学校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筹建了保定电影胶片厂,南京、哈尔滨、上海都建立了电影机械厂,以及八一电影机械厂和北京电影洗印厂等电影工业企业。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等。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对《武训传》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195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长处,从各方面反映革命的历史和现实。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电影局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拍摄了《林则徐》、《聂耳》、《万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生产了《甲午风云》、《革命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部长短影片。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可以生产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并基本达到自给。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重申执行双百方针。 2013年在人们对《泰囧》的惊叹声中开始。3000万成本的《泰囧》在1月1日这天跨过10亿票房大关,2月17日最终落画时收入12.57亿,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电影——片方最初的预期只是4亿。同在2月,2013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也诞生了,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从大年初一到到初六,拿到了5亿票房,并且鬼使神差地一路卖座下去,直到停在12.46亿元——虽然并未达到周星驰预估的15亿,这个大胆的想象来自《泰囧》的鼓舞。

  

2013年中国的电影票房年收入的217.69亿中,国产电影收获了127亿。收获的批评也不少。有人说国产片越来越像春晚,观众“边看边骂,边骂边看”。到了年底,“国民导演”冯小刚给骂得邪火攻心,在微博上反过来痛骂影评人,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张艺谋的《英雄》还能在媒体引发广泛的价值观层面上的严肃批评和争论,这种情况今天难以重现。一是互联网的速食文字使争论大多停留在意气和口水,二是国产电影在商业道路上越发“成熟”,早早摘除了可能在意识形态上带来的麻烦。

  

票房口碑都不错的电影《中国合伙人》这样评价它的主角、民营企业家成东青:“他压根就没想过去改变这个世界,但至少他能做到不被这个世界改变,永远地土鳖下去。”影片末尾很励志地罗列出柳传志、马云、冯仑、陶华碧、李开复、王石等成功企业家的肖像,这无意中勾勒出了2013年国产电影的主流心态——信仰成功,尤其是本土市场的成功。 2012年,内地进口片票房近88亿,国产片票房82.7亿,算输。对中国电影来说,2013注定是以翻身为目标的一年。翻身仗的开场手忙脚乱:王家卫《一代宗师》公映日期在媒体上推迟数次,终于定在1月8日,不能再推。1月3日,王家卫在泰国做总合成,动画部分在法国,特效在法国和香港,音乐在日本,声音效果在澳大利亚,还有在加拿大的、在北京的。要通过技术审查,要搞首映式,要做拷贝并把硬盘分发到各影院终端,保证1月8日的上映。所有人捏着一把汗。

  

还真做到了。虽然影迷从来不拿票房衡量王家卫,但《一代宗师》的2.87亿成为王家卫在内地的最好成绩。尽管圈内人对它的期待,至少是过3亿。

  

新丽传媒出品的《101次求婚》在正月初三上映,这个时间点被业内视为“不按牌理出牌”。除了主演林志玲和黄渤,这部小成本电影一切都是陌生的,导演陈正道,恐怕至今都没几个人认识,它意外拿到1.99亿票房,为国产小片又添了不少信心。

  

《北京遇上西雅图》原来叫《美丽有缘》,出品人江志强是香港人,这是香港喜欢的片名,后来由熟知内地的业内人士建议改名,被称为“割了双眼皮上场”。

  

上映时间是传统淡季,江志强试探性地问了解市场的人:能卖到1亿吗?导演薛晓路则问:能卖到2亿吗?上映头两天,日票房都只1000万出头,但紧接着,观影史上的奇迹出现了。几天后,突然出现了3600万的数字,结果完全凭着口碑,上映多天的片子竟然开始反弹和爆发:6天过亿,10天2亿,基本成为黑马,最终跑进“5亿俱乐部”。

  

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在市场上没有同期的“西雅图”这么热闹。虽然有批评拿这部电影与“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相提并论,但它仍收得2.7亿元,成为“第六代”导演票房过亿的“奇迹”。国产电影的话题性彻底超过了《霍比特人》、《巨人杀手杰克》、《魔境仙踪》这些同期进口片。韩国“外援”执导的小成本爱情片《分手合约》被称为“搭顺风车”,也过亿了。陈正道、薛晓路、管虎,三个年轻导演为国产电影带来某种强烈的信号:“中国电影结出了奇葩。它们的容貌五官是观众愿意接受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公映时,距离《钢铁侠3》公映只有5天。赵薇的粉丝、原作小说的粉丝显示了他们的力量,首映当日票房4500万刷新2D国产电影的历史纪录。《钢铁侠3》上映后两部电影并非此消彼长,而是比翼齐飞,结果创造了周票房9.2亿的纪录。3D片《钢铁侠3》成为2013年进口片票房冠军,而《致青春》的成绩比它只差四千多万,屈居年度票房的第三名。

  

2013上半年结束的时候,国产电影票房占比达到了一个历史结点:62.7%。2012年这个数字是48.46%。但《超人:钢铁之躯》和《环太平洋》领队的美国大片随即在没有保护的暑期档来势汹汹。“超人”上映5天,国产片策略性地放出了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郭敬明粉丝登场,“超人”迅速变成凡人,《环太平洋》也受到阻击。上半年的电影多少有些好口碑。2013下半年,《小时代》伴着巨大的争议,而“富二代”(同在6月面市的《天机·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和《小时代》的简称)遇到的则是巨大非议。最终暑期档结束,国产片票房比例落到58%-59%。

  

2013年9月淡季,新人导演的小成本法庭戏《全民目击》有人骂也有人喜欢,完成了1.8亿。国庆黄金周,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不出意料地收获了6亿。此间还有彭氏兄弟的《逃出生天》,品相不错,票房却只有1.8亿,黄金周结束了。市场随后疲软,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二十多天里每天全国票房收入只有2000万上下,无论国产片还是进口片,都无法力挽这一段的颓势。

  

《地心引力》此时被释放,以期拉动市场。超级英雄和超级特效维持着好莱坞在中国市场上的面子,而且他们已经知道在《地心引力》的关键位置放上天宫一号,令中国观众相当受用。

  

《扫毒》在11月底登陆,《无人区》出现在12月初,各自拿他们应得的票房。《扫毒》上映的时候,国产片票房比例已经落到了54%。年末贺岁档期,没有政策上的保护和限制,但进口片主动避让了。2013年贺岁档,国产片都是常规贺岁作品,反倒出不来《泰囧》那样神经级的黑马。贺岁档最终只拿到21.5亿,比2012年少了4亿,这也是意料之中。

  

这一年,33部国产片票房过亿,国产片总票房127.67亿,以58.6%的数字翻身压住进口片。盘算下来,2013年总票房比2012年净增47亿,而这47亿,96%来自国产影片。

  

2015年12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通报,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据统计,2015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86部,全年票房过亿影片共计81部,其中国产影片47部;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比2014年增长48.13%;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12.6亿,比2014年增长51.08%。

  

电影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中国电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上质量提升、产能优化的新阶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同时,大批优秀青年电影人才相继脱颖而出,“互联网+”促使各种新型业态进入电影行业。

  

特别是国产影片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不断丰富类型品种,受到了市场和观众欢迎。涌现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滚蛋吧!肿瘤君》《狼图腾》《烈日灼心》《战狼》《解救吾先生》《寻龙诀》《老炮儿》等一批优秀影片,巩固了国产影片在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在2015年重要档期开展的综合性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电影评价不再“唯票房论”,国产影片的口碑处于持续上升态势。

  

此外,2015年影院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每天增长22块,全国银幕总数已达31627块。全国影院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县级城市影院全覆盖已基本实现。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6年拍的《祝福》(鲁迅著,夏衍改编,桑弧导演),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传》,编剧李准,导演沈浮,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编剧:王炼、陈恭敏、桑弧,导演桑弧,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徐进、桑弧,导演桑弧、黄沙,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炼,编剧,谢晋导演。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杨范、陈涓翻译,周彦译制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

  

中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导演王家乙、罗歇·比果。

  

中国第一部获得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的电影是《红高粱》,导演张艺谋。

  

中国第一部获得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的电影是《悲情城市》,导演侯孝贤。

  

中国第一部获得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的电影是《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

  

中国第一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是《菊豆》,导演张艺谋。

  

中国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是《卧虎藏龙》,导演李安。

  

行业主要企业:猫眼娱乐(01896HK)、阿里影业(01060HK)、光线传媒(300251)、新片场(834630)、华谊兄弟(300027)、爱奇艺(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中国电影放映场次情况、中国电影行业集中度

  

电影产业是对以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三个行业为主,同时包括电影的后产品的开发(如音像制品、电影频道、相关图书、玩具等)以及与电影相关的市场活动的总称,属第三产业中娱乐业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视听技术传递艺术形象信息,为人们提供审美、娱乐、宣教服务。

  

从电影行业整体来看,其产业链包括电影制作、出品、发行、放映环节。电影制作作为整个产业的最前端,决定了行业的影片供给数量、质量等情况,具有一定的议价权。影片制作完成后,通过出品及发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线企业进行宣发。电影产业的终端是院线市场,其基本职能是提供放映服务获取票务收入,一般占据45%的票房分账比例,同时还为合作商提供广告服务、提供卖品等衍生品服务以获得非票务收入。

  

在电影产业链中,发行上承制片方,下连院线播映方,是将影片全国推广的渠道,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参与者众多。

  

电影制作方主要包括国内外文学与剧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国外的漫威、迪士尼,国内的华策影视、腾讯文学等;内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华纳兄弟、环球影业,国内的万达影视、华谊兄弟等专业影视公司;宣传发行方包括华纳兄弟、环球影业等传统影视公司发行方,以及淘票票、爱奇艺与猫眼电影等网络发行方;电影产业链终端的院线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与国内的万达影院、大地影院、横店影视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互联网+时代”

  

以政策扶持为主导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国家层面以及政策层面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2010年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发布,我国对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具体政策措施保障;

  

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联合发布,明确了八项具体政策,使得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于2015年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并规定,向申请工商登记的经营性电影放映单位征收5%的电影专项资金,用于电影产业发展的金融、税收和人才引进扶持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于2017年3月1日发布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正处于发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据及保障的电影市场来说,无疑给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带来了法制化的信心,也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说,国家法律和政策,特别是政策几乎决定着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程度。

  

1、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疫情后强势反弹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6-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达641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3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国电影票房收入457亿元,较2020年恢复较快。

  

2、中国观影人次情况:2020年下降近7成

  

从观影人次的变动情况看,2020年全年观影人次5.49亿人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68.23%,降幅与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对比2019年全国约14亿的人口总量,人均观影次数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显,若以8.48亿的城镇人口计算,人均观影次数为0.65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1.43次。

  

3、中国电影放映场次情况:疫情影响放映场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国影院共放映电影5658.4万场,同比减少55.58%,降幅明显低于观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对比票房、观影人次和放映场次的变化情况,随着国内影院数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场次的增加速度始终能够大幅高于票房和观影人次的增长速度。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复制成功